如何评价北京远程视界集团 ? 知乎,如何评价北京远程视界集团 ? 知乎,说一下北京远程视界集团的商业模式,仅供参考。先从设备厂商低价采购设备,高价卖给融资租赁公司。 融资,首页发现等你来答登录加入知乎如何评价北京远程视界集团 ?关注者69被浏览67,686刘伟奇同心医联 CEO,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刘伟奇27 人赞同了该回答说一下北京远程视界集团的商业模式,仅供参考。先从设备厂商低价采购设备,高价卖给融资租赁公司。 融资租赁公司按高价租赁给合作的公立医院。该设备投入到合作的科室,通过科室运营产生的未来收益偿还融资款,集团负责保底。再找官方机构和医疗专家,扶持合作医院的科室发展。吸引代理商帮助开发医院,获得代理权要交代理费,开发医院后有奖励和运营分成。然后进一步整合慈善基金,给患者提供看病资金扶持,既做了公益,又增加了医院的患者量。这是一个设备厂商、融资租赁公司、医院、专家、代理商、患者各方都满意的模式,皆大欢喜。 看上去很美。曾几何时,远程视界高举强基层的旗帜,快速拓展几千家合作医院,成为了业内的独角兽企业。今天,这个商业模式出现了问题,核心是高价买入设备的医院根本挣不回设备的融资款。从金融角度来说,就是基础业务产生的现金流不能覆盖未来的本息还款。这个商业模式的悖论在于,如果基层医院自己有患者量,自己买设备更划算,就没有从外部购买。如果基层医院自己没有患者量,那这类来卖设备、带专家,号称搞科室运营的公司,是否能够真的提升患者量,就是个巨大的问号。特别是要同时帮这么多医院、这么多种科室搞运营,做到得可能微乎其微。这个商业模式本质上与去年风靡一时的现金贷一样,给一堆没有还款能力的人放款,赚取高额利息。系统性的崩盘是大概率事件。科室运营是苦活,也是技术活,不是带几个专家去讲讲课就能解决问题的。还是金融来钱快。鲁迅先生说:“我向来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揣测中国人。”如果要诛心的话,我尝试揣摩这种商业模式的初衷:,实质上是卖设备。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医疗服务卖不出价钱。大病不出县是国家期望,但医疗服务水平提升非一日之功。更要命的是,医疗服务官方定价太低,私下的红包难以明面化标准化。好设备能提升医疗水平,好设备收费高大家都能认可,基层缺乏好设备。所以就找了卖设备这个为各方认可的切入点。卖设备能够短时间产生巨大利益,方能撬动各方资源陪着一起玩这个游戏。 。设备毕竟投入太大了,基层医院没有钱,集团自己的信用保底不了几台设备。业务需要扩张,总不能完全靠投资人吧?国家金融体系对公立医院的倾向性提供了很好的机会。公立医院没有钱,但是有信用,国家背书。这个信用就可以从金融机构套出资金来,也是给金融机构开拓了一块新业务。通过公立医院出面,融资租赁公司愿意放款。 ,特别是多个医疗专科。这个商业模式并不是完全走不通,否则无法解释为什么这么多医院机构参与进去了。医学有些专科,可以通过远程手段显著提升基层水平,能够促使患者留在基层看病,从而提升医院的收入,偿还设备融资款。例如眼科、影像科、皮肤科等这些专科,都是能够通过互联网手段明显提升的。但如果说,什么专科都可以套用这个玩法,那真是漠视医学规律了。特别是心血管、肿瘤、脑血管这些专科,需要的是医院全方位能力的提升。本观点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刘伟奇,更多相关内容,请点击奇谈 经营不善还是“庞氏骗局”?远程视界商业模式或有问题? 20180511?赞同 27??3 条评论?分享?收藏?喜欢收起?继续浏览内容知乎发现更大的世界打开浏览器继续坛子五代中医在行行家知乎专栏海南超赞房东的儿子11 人赞同了该回答目前根据财经杂志的报道,几乎已经实锤,远程视界已经没法洗白。哎,害人害己这里转一下我写的评论文章:神转折2018年4月,北京远程视界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下称“远程视界”)债务危机爆发,100多名代理商赴京讨债。这家年收入曾达60亿元的行业独角兽,如今背负的总债务高达几十亿元。借用下《财经》杂志的标题,实在是神转折远程医疗“帝国”的崛起与溃败_封面_封面文章_《财经》杂志_杂志频道首页_财经网 ?,而是有些惋惜。 曾经很看好“远程视界”的商业模式,因为他懂医疗、懂政策,如今败了,那是败在哪里呢?商业模式2016年10月,厦门工作会议时我提到了远程医疗应用于医联体的分级诊疗,虽然提案被否决,但我找不到否定的合理理由。2016年12月,看到了动脉网的这篇文章:韩春善和他的远程视界,在基层挖出了60亿的远程医疗市场 动脉网?vcbeat挂号和轻问诊虽然一时风光无限,但背后却隐藏了很多问题。最核心的一点便是不能深入医疗核心做医疗的企业,如果无法参与诊疗环节,便几乎与盈利绝缘。这一点,韩春善看得很透彻。当所有人都沉浸在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之中,这番言论,无疑让韩春善成了“不合群的异类”。解读:很多人都混淆了“轻问诊”和“远程医疗”的本质区别,这也是容易把远程医疗归类到“互联网概念”,而没有理解“深入医疗核心”的价值和实现路径,从而否决了这个模式的价值放弃风口然而,不做挂号,不做轻问诊,创业公司又能在医疗的汪洋大海中掀起什么风浪?最终给予韩春善答案的,不是资本,不是风口,而是政策。2012年,国务院印发了《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实施方案的的通知》,《通知》提到要建立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制度,积极推进基层首诊负责制试点,明显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急诊量占门急诊总量的比例。一是远程医疗,二是基层。从这项政策中,韩春善明锐地捕捉到了这两个关键词。真正摆在他面前的问题,并非定位,而是如何解决各级医疗机构的实际需求。对远程医疗公司来说,如果没有基层医疗机构的资源和客源,大医院凭什么跟你合作?基层医疗机构本来就资金困难,如果不能真正为它们带来实质的收益,只是单纯采用软件销售的模式,很难让它们为你站队。即使硬生生将产品兜售给医院,过不了多久,便会沦为政策考核的工具,失去其原本的意义和价值。解读:首先,沦为政策考核的工具,本身就很有意义。 这点来说,远程视界可能是目标更长远,也可能是在乎商业价值。其次,软件销售的模式是轻资本,有他可取之处。用户习惯,医改政策,都是需要循序渐进的,从轻到重,逐步切入医疗资源,这才是踏踏实实做商业落地。最后,利益均沾才能合作共赢。与其求医院,不如求政府,单点突破,何必求全责备。综上,其实韩的观点都对,只是宣传文案从来都是“伟大、光明、正确”,抑或“婊子要当、牌坊要立”,这也是合情合理,如何解读,就看个人体会了。韩春善认为:“互联网远程医疗中专科专病的三要素是产业闭环的形成基础,包括线下的三大终端如医院、基层医疗机构、药店;线上的三级医生资源;最后则是患者资源。”远程视界的患者用户分为三类:第一类是门诊看病咨询的用户,他们的需求停留在寻医问药;第二类是术后的用户,这是远程视界重点的服务对象;第三种是慢病用户。通过整合线上线下的医疗资源、医生资源和用户资源,远程视界已经构建了完整的产业闭环。解读:资源和客户都分析的很到位,站在2016年的时间点来看,韩的确看得透、布局早。三个阶段专科领域的成功,并未让韩春善固步自封。在他设想的企业发展三部曲里,远程视界才刚刚走完了第一步而已:第一阶段,B2B专科远程医疗,将大医院和基层县医院进行联网,通过远程医疗为偏远地区患者提供服务;第二阶段,O2O互联网医院,进行线上线下结合。医生上线在线阅片、会诊、咨询、开电子处方,患者则到定点药店去买药;第三阶段,HMO,透过协调所有医疗资源,避免所有不必要或不适当的服务,为患者提供预付费用较少的健康管理服务。解读:2016年我们还在探索如何做HMO时,韩已经做好了商业模式的搭建,这也是我当时看到的商业模式最清晰、最落地的互联网医疗公司。关于该模式的更细致的解读,2017年5月动脉网有一篇报道:远程视界集团董事长韩春善:共建医疗健康产业生态圈助力基层医疗联合体 动脉网?vcbeat盈利模式如果说商业模式,各家的理论模型相差不大,若有相差,撇开资源不同,剩下的如同变戏法:不说透,三五年后仍在门外;说穿了,三五句话一文不值。说到盈利模式,其实也有点类似,但这个不是靠想的、说的,而是摸爬滚打,从实践中得来的:坛子:无论做什么,本质上都在做商业模式创新?:2017年6月文章:说点医疗行业的细分行业医药器械设备的商业模式的历史演变:1最开始直接卖设备,找院长2政策开始要求招标,找政府3政策要求统一招标,找谁都没用。那就白送吧,后续试剂、耗材赚钱业内叫“投放”。4后来政策再严,试剂耗材统一招标采购。传统医疗模式又玩不转了,于是金融创新,融资租赁这设备借你医院用,每月给我钱就行5和融资租赁类似的,还有更高端的政策玩法:ppp模式。就是我免费投设备,收取后续运营费比如5年为期,到期设备归医院所有。6 政府也不是傻子,各种模式漏洞被补上。这时化实为虚,咱都免费,软件收费。软件收费走不通,那软件也免费,收会员费、服务费互联网推动了新的商业模式创新,成为当下主战场7上月见了阿里万里云的客户,他是啥啥都免费,患者看数据收费。这是小钱,感觉是培养付费习惯。真实情况啥样,人家是不会讲的,得自己悟。大目标却是很明白,未来大数据变现看完医疗设备的销售发展史,再对比下远程视界公司的盈利模式,如下图:阿里云做什么业务? 万东医疗做什么义务? 再看看远程视界做什么业务?同一件事情,不同的做法,合规不合规,就在政策的边缘。既然财经杂志几乎已经是“实锤”,那么远程视界的操作有多不规范,可想而知。摊子铺太大,也不知道是野心太大,还是管理混乱? 远程视界涉嫌诈骗 千家医院百亿资产不翼而飞_医疗_产经频道首页_财经网 ?“帝国”的崛起与溃败?发布于 20180511?赞同 11??2 条评论?分享?收藏?喜欢收起?继续浏览内容知乎发现更大的世界打开浏览器继续
[
如何评价北京远程视界集团 ? 知乎详细介绍]